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在辦理美國EB3非技術移民項目的過程中,I140獲批之前所有的風險點都跟勞工卡的申請有關。你的勞工卡有可能不批,原因是什么,I140不獲批的原因又是什么?其實,這些都和1882年美國的排華法案有關系。接下來麥克斯出國就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個歷史問題。
一、美國的排華法案
這怎么回事呢?就是第一波去美國的華人是1849年隨著美國淘金熱的興起到達美國的,那短短的幾十年之后美國各界的人士就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排華浪潮。當時是什么背景下產生了這個排華法案?
美國在130年前對中國移民的刻板印象:三頭六臂在工廠里邊干活效率極其高,美國人描繪的中國移民長相猥瑣,梳著一個長長的辮子,這個就是當時美國人眼中的華人移民。美國在做立法的時候,在這個國會上面國會議員怎么說的呢。他說的是“中國移民以機器般的勤奮和鐵的肌肉同白人工人競爭崗位,美國的勞動者無論是在農場、鞋廠還是在工廠,都無法與低薪的中國工人競爭?!泵绹思毖哿?,因為中國人去了美國把他們擠兌的沒有工作了。
美國雇主其實很喜歡招中國人的,因為效率高并且薪水又低,那我雇美國人干嘛,拿著高薪水成天還不干活,那我肯定喜歡雇中國人,那這樣中國的移民去了就把美國的大量的體力勞動的工作崗位給占了。那么美國各界的白人,包括歐洲的一些移民就對中國人恨之入骨,因為我們搶占了他們生存的空間。而且中國男性是可以做清潔工作還有烹飪的這類工作的,而這類工作在美國社會傳統來講是女生做的。而中國男生一做了,美國女生就看不順眼了,為了么他們能做你們不能做呢,于是就開始倒逼美國男人也干這些活。所以美國男人就不開心了,破壞了傳統的性別分工,讓美國的男性倍感壓力,這個情況也讓他們反感中國人。
二、移民法案變革:保護本地勞工
綜合來講,這些情況就導致了美國出臺了相應的法律。同時也讓他們以后移民的時候要額外注意不能讓海外的移民去搶占本國的勞動力市場。美國是嚴格意義上第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有了這個教訓之后,全球在做移民項目的時候都借鑒了這個經驗。
你會發現在美國有勞工卡的步驟,你在加拿大有 LMIA的步驟,你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步驟,哪怕你去香港落戶想去香港找工作,香港的雇主也要先提交一系列的證明去說明他在香港本地招不到人,他才有資格去招海外的人。這個的潛在的含義也是優先保護本地的勞工的。所以這個邏輯和當年的排華法案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它的歷史淵源就來自于這里。所以說中國當年的移民促進了全球移民法案的推動和變革。
以上內容節選自M叔在《聊聊美國EB3移民風險點》直播中的內容,想聽完整的直播回放可以添加文末的小助手索取回放鏈接。
更多美國EB3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zixun 進行咨詢,麥克斯出國有合作的美國雇主,安全可靠,常年招工,需要的朋友歡迎咨詢,移民專家將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